[Lateral decubitus position assisted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through a lateral incision to assist reduction combined wit...
侧卧位外侧切口钢板辅助复位固定联合髓内钉治疗复杂股骨转子下骨折疗效肯定,利用钢板复位骨折有利于维持股骨转子下力线的复位,切口扩大利于髓内钉的准确植入,不影响骨折愈合。.
侧卧位外侧切口钢板辅助复位固定联合髓内钉治疗复杂股骨转子下骨折疗效肯定,利用钢板复位骨折有利于维持股骨转子下力线的复位,切口扩大利于髓内钉的准确植入,不影响骨折愈合。.
MOR能够促进小鼠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C3T3-E1的增殖和成骨分化,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与腺苷A2AR相互作用实现的。.
Published in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目的 探讨扩大股前外侧肌皮瓣移植修复超大面积胸壁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8年8月—2020年12月,采用扩大股前外侧肌皮瓣移植修复胸壁肿瘤术后超大面积复杂胸壁缺损患者12例。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28~72岁,平均54.9岁。叶状细胞肉瘤4例,软组织肉瘤2例,肺癌转移胸壁肿瘤1例,乳腺癌复发5例。患者曾行2~7次肿瘤切除手术;其中3例既往行下腹部皮瓣移植手术失败,余9例患者因消瘦不适合采用腹部作为皮瓣供区。创面彻底清创后继发胸壁缺损面积为300~600 cm2;切取皮瓣长(24.7±0.7)cm,皮岛宽(10.6±0.7)cm,股外侧肌瓣长(26.8±0.5)cm,宽(15.3±0.6)cm,血管蒂长度为(7.9±0.6)cm。 结果 11例患者肌皮瓣完全成活,肌瓣表面植皮全部成活,...
Published in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本文回顾了中国近30年来在骨盆恶性肿瘤保肢治疗领域,外科技术和功能重建方面所取得的发展与进步。以不同部位骨盆肿瘤切除的手术分型为基础,详述了手术技术及骨缺损修复重建方法的发展历程。近年来,针对骨盆肿瘤切除后生物重建这一世界性难题,我国研究人员在国际上首次系统性地提出了不同部位肿瘤切除后骨缺损修复重建方法和假体设计。此外,还针对骨盆肿瘤累及骶骨这一棘手情况率先提出了系统的外科分型(Beijing分型),及相应的外科手术方案及修复重建方法。经过不懈努力,目前中国骨盆恶性肿瘤保肢率已达到80%以上,使广大患者保留肢体并恢复了行走功能,大幅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取得了国际瞩目的成绩。
Published in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目的 探讨在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中使用3D打印截骨导板与个性化假体进行保膝治疗的中期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9月—2018年10月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与个性化假体进行保留关节面的肿瘤切除重建术治疗的12例膝关节周围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发病年龄7~59岁,中位年龄44.5岁。骨肉瘤11例、纤维肉瘤1例,均为Enneking ⅡB期。肿瘤与关节面距离为5.5~8.2 cm,平均6.94 cm。术后观察患者切口愈合、肿瘤复发、有无假体周围骨折及无菌性松动等情况,使用美国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STS)评分进行功能评价,并测定膝关节屈曲活动度。 结果 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66个月,平均54.5个月。截骨长度为14~26 cm,平均22.08 cm。除2例患...
Published in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目的 构建三维预血管化微组织,探索三维共培养体系中人成纤维细胞(human fibroblasts,HF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出芽和迁移的促进作用。 方法 取HUVECs和HFs培养传代至3~5代进行实验。在二维共培养体系中,将HFs行PKH26染色且固定细胞密度后,与HUVECs以不同比例(1∶4、1∶1、4∶1)以及不同接种方式(两种细胞间隔48 h顺序接种、直接混合接种)共培养,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血管网络形成情况。构建三维共培养体系,通过慢病毒转染分别用绿色和红色荧光蛋白标记HUVECs和HFs,将标记细胞接种于多孔微载体上,采用转瓶动态培养,分别制备HF微组织、HUVEC微组织、HF-EC微组...
Published in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目的 总结近年股骨颈骨折常用内固定方式的特点及其生物力学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此类骨折选择恰当内固定方式提供参考。 方法 查阅国内外近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生物力学研究相关文献,总结研究进展。 结果 目前股骨颈骨折治疗采用的内固定方式中,3枚空心螺钉固定可以提供骨折断端滑动加压,但抗剪切力较弱,远期易出现内固定失效;动力髋螺钉及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具有良好的角稳定性及整体强度;内侧支撑钢板可将垂直剪切力转变为促进骨折愈合的压应力,并产生一定抗旋作用;股骨颈内固定系统可进行多轴向支撑,抗旋及抗短缩性能优异;髓内钉整体强度及失效载荷高。不同内固定方法因结构和生物力学差异,各有其适应证。 结论 目前对于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方式的选择尚无详细的规范指导,临床上应根据患者骨折类型来选择合适方式。
Published in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目的 探讨3D打印定制一体化半骨盆假体置换术治疗Enneking Ⅱ+Ⅲ区骨盆恶性肿瘤术中,采用改良Gibson和髂腹股沟联合(modified Gibson combined with modified ilioinguinal,MGMII)入路的手术技巧,评估该手术入路的便利性和准确性,总结早期手术疗效。 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3月,对7例Enneking Ⅱ+Ⅲ区骨盆恶性肿瘤患者采用MGMII入路行肿瘤切除+3D打印半骨盆置换术。男6例,女1例;年龄23~68岁,平均43.7岁。软骨肉瘤1例、尤文肉瘤1例、骨肉瘤1例、恶性神经鞘膜瘤1例、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2例、转移性肝细胞癌1例。4例原发恶性肿瘤Enneking分期均为ⅡB期。病程6~12个月,平均9.5个月。术前Harri...
Published in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目的 测量膝关节髌骨嵴高点位置和截骨面形态,分析两者关系、分布情况以及性别差异。 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1年9月127例因外伤需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或半月板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1例,女56例;年龄19~43岁,平均30.5岁。男女患者身高及体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基于膝关节CT图像在Mimics软件中重建髌骨三维模型,然后导入Geomagic Studio软件中进行虚拟髌骨截骨,截骨面水平轴和垂直轴分别代表截骨面总宽度(W)和总高度(H),并以两轴将截骨面划分为内近、内远、外近和外远4个象限,进一步测量内侧宽度(W1)、近端高度(H1)、外侧宽度(W2)和远端高度(H2)。选择髌骨嵴中点作为其高点,其投射到截骨面上的点定义为髌骨假体最佳放置点(optimal...
Published in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目的 综述线粒体功能障碍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中的作用及相关治疗研究进展。 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围绕线粒体功能障碍各种机制在SCI中的作用,总结SCI的治疗策略。 结果 线粒体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线粒体能量代谢、线粒体氧化应激、线粒体介导的凋亡、线粒体自噬、线粒体通透性转换以及线粒体生物合成等方面异常,在SCI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多种增强线粒体功能的药物治疗SCI有效。 结论 线粒体功能障碍可以作为SCI的潜在治疗靶点,为未来SCI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思路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