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 Liangliang DENG, Chengliang
Published in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目的 总结皮肤深层减张缝合的研究进展,为深刻理解和改良深层减张缝合方法提供系统性资料。 方法 广泛查阅国内外皮肤深层减张缝合的相关文献,总结各种方法的特点及临床应用。 结果 皮肤深层减张缝合主要包括垂直褥式缝合及其改良缝合技术、水平褥式缝合及其改良缝合技术,以及一些特殊缝合技术,每种缝合技术都有其特点而适用于不同张力及形状的切口。 结论 外科医生应根据切口位置、张力大小等因素选择相应的深层减张缝合技术,对切口进行充分减张,以实现切口良好愈合,预防瘢痕增生。
WANG, Yang JI, Baochao CHEN, Yongjie LI, Guoqing
Published in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目的 探讨MAKO机器人辅助复杂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近期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5月—2021年6月MAKO机器人辅助下行复杂性THA的15例(17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0例;年龄19~70岁,中位年龄49岁。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9例(9髋),Crowe分型为Ⅱ型5髋、Ⅲ型1髋、Ⅳ型3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2髋);强直性脊柱炎2例(3髋);继发性关节炎(既往有髋臼骨折内固定病史)3例(3髋)。术后3个月测量髋臼杯外展角和前倾角,并与术前及术后即刻MAKO机器人测量值进行比较;术后3个月测量股骨头偏心距和双下肢长度差值(leg length discrepancy,LLD),与术前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采用Harr...
FAN, Jinzhu CONG, Fei REN, Xiaoyu ZHANG, Ke SONG, Tao
Published in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目的 探讨皮瓣联合膜诱导技术治疗创伤后胫骨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8月—2018年10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33例创伤后胫骨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男21例,女12例;年龄19~70岁,平均39岁。骨髓炎部位:胫骨上1/3段8例,中1/3段14例,下1/3段11例。骨髓炎根据Cierny-Mader分型标准:Ⅲ型19例,Ⅳ型14例。骨髓炎病程2个月~20年,中位病程3个月。一期彻底清创后,遗留骨缺损长度1.5~12.5 cm,平均5.0 cm;软组织缺损范围5 cm×4 cm~15 cm×12 cm;将含抗生素的骨水泥植入骨缺损部位,皮瓣修复创面;一期术后6~8周创面愈合、感染控制后,二期植骨修复骨缺损。 结果 一期术后29例皮瓣完全成活;4例局部坏死,经换...
SONG, Ping FAN, Zheqi ZHI, Xin CAO, Zheng MIN, Shengfeng LIU, Xingyu ZHANG, Yiling KONG, Xiangpeng CHAI, Wei
Published in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目的 自主搭建神经网络架构,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辅助膝关节CT图像自动分割,并对其准确性进行评估。 方法 建立膝关节CT图像数据库,对骨性结构进行手动分割标注。自主搭建神经网络架构,并使用已标注的CT图像对该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并测试,通过Dice系数、平均表面距离(average surface distance,ASD)、豪斯多夫距离(Hausdorff distance,HD)评价该神经网络分割性能,并比较自动分割与手动分割所需时间。5名临床医师参照李克特量表对两种方法分割准确性进行评分,比较准确性差异。 结果 股骨侧Dice系数为0.953±0.037、ASD为(0.076±0.048)mm、HD为(3.101±0.726)mm;胫骨侧分别为0.950±0.092、(0.083±0.101)...
FAN, Jinzhu CONG, Fei REN, Xiaoyu ZHANG, Ke SONG, Tao
Published in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目的 评价膜诱导技术治疗合并骨缺损的股骨远端Gustilo-Anderson ⅢB型损伤的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0例合并骨缺损的股骨远端Gustilo-Anderson ⅢB型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男15例,女5例;年龄19~70岁,平均3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5例,高处坠落伤5例。骨缺损部位:干骺端11例,干骺端近端干部9例。受伤至一期手术时间为4~28 h,平均11 h。一期根治性清创术后骨缺损长度为3~12 cm、平均6 cm,于骨缺损部位植入含抗生素的骨水泥诱导生物膜产生;一期术后34~56 d(平均45 d)行二期手术,在形成的诱导膜中植骨修复骨缺损,16例患者采用自体松质骨和同种异体骨混合植骨,4例采用自体松质骨植骨。记录二期术后植骨愈合...
TU, Yuanyuan WAN, Dadi WANG, Qunli
Published in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目的 系统评价机器人辅助与传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下肢长度差异(leg length discrepancy,LLD)。 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NKI、万方、维普、CBM数据库,搜集机器人辅助与传统THA比较的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8月1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0个高质量队列研究。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THA相比,机器人辅助THA术后LLD更小 [ MD =−1.64,95% CI (−2.25,−1.04), P...
HUANG, Mengquan FAN, Jian MA, Ziyang LI, Jing LU, Yajie
Published in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目的 基于组织工程技术,采用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和BMSCs共培养方式构建预血管化多孔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组织工程骨(以下简称预血管化组织工程骨),并评价其对骨修复过程中血管化的影响。 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髂骨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速贴壁法分离EPCs和BMSCs并传代,经细胞免疫表型检测、BMSCs诱导分化和EPCs吞噬功能鉴定后,取第3代细胞进行后续实验。首先,采用Matrigel基质胶成管实验检测体外EPCs/BMSCs共培养(EPCs/BMSCs组)成管情况,以单纯EPCs(EPCs组)作为对照;然后,取多孔β-TCP生物陶瓷支架与EPCs/BMSCs共培养7 d构建...
ZHAO, Yunlong ZHANG, Jingyu ZHANG, Haoran HU, Yongcheng
Published in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目的 综述生物型骨干假体柄的相关研究进展。 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生物型骨干假体治疗四肢骨缺损的相关文献,对假体柄的设计和使用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生物型骨干假体具有生物相容性好的优点,不足之处是影响假体柄固定的因素较多、假体稳定性存在个体差异。提高生物型骨干假体柄固定效果的方法主要包括优化假体柄外形结构、增加辅助固定、改进假体柄表面涂层材料和多孔结构,其中以增加辅助固定对假体稳定性的提升作用最为明显,不足之处是该方法会增加手术显露和手术创伤。 结论 改进生物型骨干假体柄的设计及固定方法有助于提高假体稳定性,在尽量避免增加手术创伤前提下增加辅助固定是重要改进方向。
SUN, Bangjie ZHANG, Chengkai CHEN, Hong WANG, Liying LI, Yongshi ZENG, Yi YANG, Jing
Published in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下肢四负重关节置换术(four major lower extremity arthroplasties,4JA)手术方案设计方法,总结中期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6月—2018年9月25例接受分期4JA并获随访3年以上的RA患者临床资料。男3例,女22例;年龄27~80 岁,平均48.6岁。身体质量指数16.0~28.4 kg/m2,平均20.48 kg/m2。RA病程2~35年,中位数21年。合并膝外翻8例(12侧),髋臼内陷6例(12侧),髋关节强直5例(10侧)。 其中20例均先行髋关节手术,5例先行膝关节手术。髋关节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髋关节炎疗效评分(HOOS)、髋关节活动度、Tren...
ZHONG, Lin HE, Liang YIN, Dong JIN, Zhe NIU, Yang WANG, Zifu HUANG, Jun ZHOU, Tao ZHOU, Ding ZHOU, Hongxiang
...
Published in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目的 探讨游离植皮包裹血管桥的股前外侧桥式皮瓣移植修复复杂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8年4月—2021年10月收治11例复杂小腿软组织缺损患者,男9例,女2例;年龄11~60岁,中位年龄39岁。病因:交通事故伤致小腿软组织缺损8例,慢性骨髓炎致小腿皮肤大面积感染3例。彻底清创后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10 cm×8 cm~35 cm×10 cm;均伴骨、肌腱外露。9例小腿仅存1条主干血管,2例受区无法找到可与皮瓣血管吻合的血管。切取股前外侧皮瓣(皮瓣范围12 cm×10 cm~37 cm×12 cm)修复软组织缺损。皮瓣供区予以直接缝合(8例)或部分缝合后植皮(3例)处理,血管桥采用中厚皮片缝合包裹。 结果 术后患者皮瓣均完全成活,无皮瓣坏死、感染及动静脉危象发生。患者血管桥血供通畅...